首页 > 甘肃省文化博览局 > 工作动态 >

双循环格局下“一会一节”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日期:2021-03-30 15:03 来源:甘肃省文化博览局 字体: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以下简称“一会一节”)作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级文化战略平台,经过前几届的成功举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经济和文化成果,也为我省抢占文化制高点、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机遇、增添了动力。

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和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加剧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进过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影响,也对“一会一节”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要推进“一会一节”的高质量发展,就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持续发挥好推动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共谋合作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统揽,牢牢把握节会正确方向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要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2016年习总书记在致首届敦煌文博会的《贺信》中提出“要坚持多样共存、互鉴共进、合作共享,加强文化交流,倡导文化平等,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合作,让人类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造福更多民众,让世界更加美好”。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贺信》,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是我们办好“一会一节”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从“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紧紧围绕总书记讲话精神谋划设计“一会一节”内容,将文化的家国情怀和旅游的人间烟火深度融合,使会议论坛凝聚广泛共识,文化年展荟萃丝路精品,文艺演出谱写艺术华章,文创产品促进贸易融通,旅游活动增进彼此交流,构建节会生态、打造独有品牌、形成话语体系,努力将“一会一节”打造成“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新中心、丝路文化的新高地和文旅融合的新样板,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二、以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为重点,不断创新节会举办模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会一节”要积极适应发展趋势,立足甘肃、放眼世界,以顺畅联通的国内国际循环,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循环发展。

一是有效拓展国际市场,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和开放包容的心态开门办会、开放办会。在“一会一节”的“论、展、演、创、贸、游”主体活动内容设计上,把握丝路沿线各国的共同关注点,汇聚更多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资源和文化成果,不断完善“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机制,深化各国在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等国际机构的交流合作,加大“一会一节”国际宣传推广力度。积极推进“一会一节”与国际展览机构和行业组织的合作,探索联合办展新模式。在节会周期外通过政府互访、学术交流以及欢乐春节等文化旅游活动,加强与丝路沿线国家的日常交流,确保彼此“常走动”、交往“不断线”。

二是主动融入国内大市场,加强与国家部委的汇报衔接,积极承接国家文化交流活动和项目,最大限度将国家部委的力量发挥出来,省部共同办好“一会一节”。发挥我省承东启西、连南通北区位优势,以“一会一节”为平台,南向深耕、向东扩展、向西开放,加强与“陆丝”、“海丝”沿线兄弟省区市的合作,加强同国内博览会、行业协会、学术机构间的交流,成立“一带一路”会展业联盟,将沿线省市区的文化旅游精品纳入“一会一节”,提高包容性、代表性和国际性,既给甘肃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为沿线兄弟省份的文化旅游交流提供平台。通过文化推广、旅游推介、经贸交流等活动,在会展业发达的地区、国内会展一线城市开展“一会一节”的宣传推广活动,提高节会的知名度。

(二)线上活动和线下板块统筹谋划。受疫情影响和5G、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布局,线上线下融合办展办会是未来大趋势。疫情背景下,“一会一节”现场参会嘉宾、分论坛数量较往年均有调整,活动呈现“小而精”、“灵而活”的新面貌,推进展会业态创新,充分运用5G、VR/AR、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历史、现在与未来完美结合,打造“云论坛”、“云展示”、“云对接”、“云洽谈”、“云签约”,提升展示、宣传、洽谈等效果,探索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有机融合的办展新模式,以吸引更多的年轻受众。支持开展跨城市、跨区域办展合作,培育品牌展览项目,有效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三)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良性互动。“一会一节”筹办要做到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弹钢琴”。政府这只手要做好统筹谋划、内容设计、外宾邀请、业务指导、资源推介、政务服务和监督管理等工作,研究制定节会申办办法,建立准入机制、工作机制、奖惩机制、保障机制等。市场这只手要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发挥社会力量和资本,做好招商招展、文艺演出、文化贸易、旅游推广、会务保障等进行市场化运作等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如邀请博鳌论坛、G20峰会等知名的专业会展公司进行注资运营,逐步减少政府支出,提升节会持续化发展水平,逐步形成政府办会、市场办展、院团参演的良性互动局面。随着“一会一节”内容体系的成熟完善,还可以探索着眼于节会上中下游打造完整的节会产业链,重点是发展品牌运营、展览策划、宾馆酒店、宣传策划、会展服务等会展服务业态。通过节会推进商贸、旅游、文化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提升综合经济效益。提升本省会展企业参与“一会一节”的深度与广度,支持本省会展企业加入UFI、ICCA等国际知名会展组织,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生存力。

三、以凸显敦煌文化元素为核心,系统打造节会品牌活动

敦煌文化是我省最重要的文化IP,也是“一会一节”的根基所在。要办好“一会一节”,必须紧紧立足敦煌独特的历史表征和文化优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讲话精神,固定架构、形成机制,打造“一会一节”特有品牌。特别是要突出自身特色,避免发生与国内其他文博会的同质化现象,全力打造由高峰会议和学术论坛为主的“敦煌论坛”品牌。

(一)高峰会议要突出“高大上”。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主题,通过制度性安排,推动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政府间的持续文化对话,充分阐释和表达中国政府弘扬丝路精神、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坚持“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让文化背景差异、利益诉求不同的沿线国家,找到“最大公约数”,以达到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融合、思想融汇、感情融通的目的。

(二)学术论坛要注重“专精尖”。以“敦煌学”研究为主,以敦煌研究院、国内外相关高校及研究机构为举办主体,加强敦煌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提高国内敦煌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努力掌握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同时提高现有敦煌论坛、丝绸之路(敦煌)圆桌会议、“一带一路”中西方文化交流论坛等举办水平。在此基础上,论坛还可以涉及文化和旅游发展、文化创意创新、文物古迹保护、国际文化交流等内容,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为实现“一带一路”美好愿景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成果转化要做到“有实效”。要积极推进论坛成果的落地转化,将领导高层达成的远见共识、论坛会议产生的政策主张、专家学者提出的真知灼见,认真消化吸收、积极争取落实,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项目优势和资金支持,以更好服务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文化旅游强省建设。

四、以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关键,全力放大节会平台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甘肃最大的机遇在“一带一路”。应发挥“一会一节”的国际平台优势,促进节会活动与文化旅游的完美耦合,推动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我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步伐。

(一)发挥“一会一节”的助推器作用,推动我省旅游发展从大省变为强省。一是助推“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影响力的持续提升。“一会一节”不仅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也是让世界了解甘肃的重要平台。通过“一会一节”大力宣传展示甘肃历史文化以及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提高外界对甘肃的多元化认识,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甘肃开放的胸怀和开发的决心,进而共同合作、共谋发展,不断扩大甘肃“朋友圈”,提升“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旅游形象品牌影响力。二是助推文化旅游资源的高品质开发。以“一会一节”为支点,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大敦煌旅游经济圈、“一带一路”文化生态景观带和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打造“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核心区。通过“一会一节”,集中展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瑰丽多姿的旅游资源,集中推介丝绸之路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推动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形成共同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联动优势。三是助推旅游客源市场的深入拓展。在节会期间继续举办丝绸之路国际旅行商大会、丝绸之路旅游商品展销、丝绸之路文旅项目推介和招商签约、丝绸之路旅行商考察踩线等活动,继续深化“一部手机游甘肃”、“环西部火车游”、“丰收了·游甘肃”、“空中丝绸之路”等品牌活动,创新活动载体、构建营销平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集中宣传推介我省“老天爷”赋予的得天独厚的自然遗产、“老祖宗”留下的独一无二的人文遗产、“老百姓”创造的独具风情的民俗文化、“老前辈”开创的独树一帜的红色文化,加快甘肃文化旅游“走出去”步伐,分级拓展国内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走进甘肃。

(二)发挥“一会一节”的瞭望塔作用,推动我省文化创意产业从国内走向国际。聚焦文化交流互鉴,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文化产业有机统一起来,在“一会一节”期间举办“一带一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一带一路”文化创意产品发布展等活动,展示国内外最前沿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活动,也为我省文创企业提供学习国内外文创产业理念和技术的机会。对优秀参展企业和展品给予资金扶持,提高企业和参展商参展的积极性。以节会为契机,推进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制造业、互联网产业、动漫游戏产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成果转化,提升我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水平,打造体现甘肃文化特色、具有市场吸引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创产业。同时,借助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文物进出国展览和合作交流等平台,坚持展、销相结合,拓展文创产品贸易渠道,促进我省优秀文化创意产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三)发挥“一会一节”的检阅台作用,推动我省艺术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以“一会一节”为平台,聚焦创造经典、打造品牌,脚踩坚实的大地、放飞想象翅膀,从我省悠久灿烂的敦煌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中汲取艺术创作养分,继续创作出一批如《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质量高、有国际知名度的舞台艺术精品,再续我省舞剧艺术辉煌,形成体现国际水准、弘扬中国文化、彰显甘肃特色的文艺演出大荟萃。打造“敦煌画派”,在节会期间固定举办“敦煌画派”艺术画展和学术研讨会,推动“敦煌画派”形成体系、形成气候,使“敦煌画派”以独特鲜明的艺术风貌屹立于中国美术之林。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大手笔、大举措,促进我省艺术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同时,在节会期间持续办好《相约敦煌》等中外联袂演出节目品牌,成为中外艺术合作演出的典范。

互利共赢才有行稳致远,开放包容才能持续发展。随着“双循环”新格局的深入发展,“一会一节”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顺势而为、行稳致远,谱写“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新中心、丝路文化新高地和文旅融合新样板的辉煌篇章。

(省文化博览局论坛协作处 孔令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