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资讯 > 甘肃文旅 >

延续敦煌文化的辉煌——敦煌市建设敦煌文化学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日期:2020-09-15 11:09 来源:酒泉日报 字体: 分享到: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考察时强调,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果,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又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为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敦煌市委决定建设敦煌文化学院。

敦煌文化学院占地面积6亩,总建筑面积4227平方米,现有可容纳60人的报告厅、多媒体教室5个,可容纳200人的报告厅1个。报告厅、多媒体教室音视频传输设备齐全,在线培训、同步音视频传输、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等平台建设完善,可同时举办500人的培训班。学院建有乒乓球室、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广场,设施齐全、环境优雅。

20200914ct4

敦煌文化学院自然景观类研学点——敦煌世界地质公园雅丹景区 徐海洋 摄

敦煌文化学院师资力量雄厚,集结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全国知名敦煌学专家、敦煌研究院专家学者及敦煌民间大师工匠。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国学院院长乌云毕力格、艺术学院院长牛宏宝、历史学院副院长孟宪实等,将积极发挥中国人民大学“思想库”“智囊团”的优势作用,对敦煌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国内一流大学人才、学科优势,从战略高度指导敦煌文化学院建设发展。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所长张元林、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小刚、文化弘扬部部长李萍、原宣教部主任马竞驰、壁画修复大师李云鹤等,将结合敦煌莫高窟文化艺术、考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学员提供学术、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指导。敦煌民间工匠、大师杜永卫及纪永元等,将协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文化研学,为学院体验式教学提供专业支持。

依托丰富的敦煌文化资源和强大的师资团队,敦煌文化学院精心设置了理论与实践结合、趣味性与知识性兼具的研学课程,内容涵盖敦煌文化艺术、“莫高精神”、两关历史、边塞文化、工匠技艺等诸多方面,建立了一整套内容丰富、系统规范的研学体系。在“梦圆敦煌壁画”课程中,学员可以参观莫高窟及系列展馆,深入了解壁画文化;在“丝路汉长城探秘”课程中,学员可以通过游览两关遗址和体验出关仪式,感受丝绸之路的边塞文化;在“重走玄奘之路”课程中,学员可以通过在茫茫戈壁上行进,坚定理想信念;在“匠人匠心与敦煌彩塑”课程中,学员可以跟随工匠学习制作敦煌彩塑,体验工匠精神;在“探寻敦煌非遗之美”课程中,学员可以通过学习敦煌剪纸和写经书法等传统技艺,感受敦煌文化的丰富多样;在“佛学禅修”课程中,学员可以在雷音寺聆听佛法、抄经,学习佛学。这些品类众多、精彩纷呈的研学课程,将为广大学员打开通向敦煌文化的大门。

敦煌文化类研学点包括: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艺术宝窟莫高窟,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实现莫高窟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的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中国唯一的石窟类文物保护研究陈列机构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展示藏经洞史实陈列及文物真品的重要窗口敦煌藏经洞陈列馆,“莫高精神”的诞生地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展示敦煌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敦煌博物馆,中国最早的海关阳关,留下诸多美丽诗篇的玉门关,真实反映20世纪敦煌地区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基本风貌的莫高农耕博物馆,整合了敦煌非遗文化、院校美术教育、研学旅游体验三方资源的莫高里工匠村。

自然景观类研学点包括: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世界上规模最大、地质形态发育最成熟的雅丹地貌群落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城市功能类研学点包括:再现了丝绸之路文化交汇盛景的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国家批准的第一个“百万千瓦级以上太阳能发电实验基地”敦煌光电博览园,展现敦煌发展变迁和远景规划的敦煌市城市规划馆。

为保障学员的学习生活质量,敦煌文化学院的后勤设置齐全完备,设有太阳大酒店、天河大酒店、锦绣大地生态园等多家高标准星级酒店和民宿基地,作为学员的培训学习及食宿生活基地。敦煌正大旅游汽车有限公司、敦煌文旅交通公司等多家汽车服务公司为敦煌文化学院学员提供出行保障。

在不久的未来,敦煌文化学院将从文化交流、丝路研学、爱国教育、干部培训等方面定位发展,继续延续敦煌文化的辉煌。

□周斌全 王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