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会展业对“一会一节”的经验启示
——“浙江大学—甘肃省‘一会一节’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
根据局里统一安排部署,我参加了7月6日—10日在杭州举办的“浙江大学—甘肃省‘一会一节’专题培训班”。短短5天时间内,系统学习了“一带一路”历史与地缘政治、G20杭州峰会会务保障经验、文化节会的品牌策划与运营推广、杭州国际会展城市建设经验做法、接待礼仪等与办会工作紧密相关的课程内容,真切感受到了东南沿海城市会展经济的蓬勃发展态势和城市因会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受益匪浅、感获良多。现将一点体会汇报如下:
一、关于对杭州会展业蓬勃发展的体会
(一)东南形胜江潮涌,杭州的会展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迅速提升了城市的对外知名度。2016年杭州成功举办了建国后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主场外交活动——G20领导人杭州峰会。以此为契机,杭州开启了会展促进城市发展的全新发展模式,以西博会、休博会两大龙头会展为引领,着力打造最具潜力的全国展览中心城市、最具魅力的国际会议目的地,会展业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根据国际会议与大会协会(ICCA)最新发布的全球会议目的地排行榜,在国内杭州仅次于北京、上海,成为全球100强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杭州也迅速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的国际化都市。
(二)三吴都会珠玑列,杭州的主题会展和会议精彩纷呈,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显现。杭州市以西湖博览会为龙头,统筹全年会展项目,全年有会展,月月有高潮,设置了“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活力动漫,文创之都”、“世界遗产,人文杭州”、“精彩西博,美丽杭州”、“购物天堂,美食之都”等主题活动,打响了世界休闲博览会、电商博览会、文博会、茶博会和中国国际动漫节等一批重要节展活动。杭州还围绕旅游休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商贸服务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优势产业,举办了一系列配套会展和论坛,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优化调整、转型升级。
(三)钱塘佳处千帆悬,杭州通过会展与外界的交流合作日趋紧密,打开了一扇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窗口。随着唐以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海上贸易的兴起,以杭州为核心的江浙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G20领导人峰会之所以选择在杭州举办,也是基于杭州是中国传统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完美交融之地,杭州能够充分展现泱泱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杭州会展业依托杭州城市的品牌优势、人文优势、产业优势,充分发挥会展活动的展览展示、宣传发布、贸易交流的平台作用,向外界展示了西湖风光、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以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杭州正如西湖上的长桥,连接着中国与世界、历史与未来、合作与共赢,向国际社会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辉煌成就。杭州市也因此被中国城市会展发展大会授予“中国会展市场化转型示范城市”荣誉称号。
二、对办好“一会一节”的建议
杭州与敦煌虽相隔千里,但杭州的办会理念和经验对我们办好“一会一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结合杭州会展经济做法和“一会一节”实际,浅陋提出以下几点不成熟建议:
(一)进行节会的制度化设计,履行好“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使命
1.贯彻落实好三个纲领性文件。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调研座谈时,对弘扬敦煌文化发表了重要讲话,该讲话与习总书记在首届文博会上的《贺信》和23个国家一致讨论通过的《敦煌宣言》,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是我们办好“一会一节”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在今后的办会过程中,认真贯彻这三个文件,特别是要将习总书记在《贺信》中提出的“加强文化交流,倡导文化平等,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合作”的倡议,作为我们筹办“一会一节”的根本目标,并长期坚持;将总书记关于“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我们的时代命题,认真做好答卷,履行好“一会一节”推动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的使命,推动“一会一节”高水平举办、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编制“一会一节”发展规划。“一会一节”经过四届的成功举办,在前期的探索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会议成果,积累了一定的办会经验,但对于节会今后的长远发展,缺乏一部提纲挈领的发展规划。要紧扣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我省打造五个制高点战略举措,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团队研究编制科学的“一会一节”发展规划,完善运行机制,创新载体平台,丰富内容形式,形成成熟的办会机制和架构,增强“一会一节”的生命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在条件成熟时,争取以省委省政府两办名义制定出台促进“一会一节”发展的意见,以文件形式进一步明确节会定位、主体内容、组织架构、保障措施等,进一步加大“一会一节”的政府主导力度。
3.大力争取国家部委支持。一是积极对接国家主办部委。加强与国家部委的汇报衔接,一年四季多做工作,定期在组委会前召开司局级联席会议,提前谋划主体活动;继承首届文博会好的做法,邀请文旅部领导担任“一会一节”执委会领导,相关司局领导担任秘书处、接待联络组、外事保障组等组别领导,以方便指导和协调筹备工作,最大限度将国家部委的力量发挥出来,省部共同办好节会。二是将国家重大文化活动纳入节会。积极对接文旅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贸促会、国家文物局,争取一批国家“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项目落地甘肃,将国家部委的年度政策发布、项目签约、合作洽谈、文艺演出、展览项目等活动放到“一会一节”,逐步形成一个有关“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的舆论、政策和产业制高点,让更多的国家队入场,有力支撑、丰富和提升“一会一节”内容体系。
(二)进行节会的国际化传播,打造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
1.提升外宾邀请的规格和数量。外宾规格和数量直接决定着节会的规格水平。会同省外办加强向中央外办、外交部的汇报衔接,尽早确定外宾邀请方向,提高外宾的邀请规格、数量、质量和范围,进一步提升“一会一节”的国际化程度。
2.加大国际精品项目引进力度。加强与国际组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沟通合作,并对接文旅部、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将沿线国家的文化精品和展览项目纳入进来,互办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展演和人文交流等活动,使“一会一节”成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大舞台。
3.加强休会期的对外互动交流。对接省外办和省文旅厅国际处,适度增加“一会一节”对外交流项目。在“一会一节”休会期,对节会参会国进行互访交流,并对下届目标国进行交流访问,以加深友谊、增进互信。并积极参加文旅部“欢乐春节”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借此开展“一会一节”国际推介。同时,可以进一步深化与“一会一节”参会国在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共同举办展览、艺术交流活动等,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网络。
(三)进行节会的品牌化提升,打造“一会一节”独有话语体系
1.提升“一会一节”活动的品牌影响力。制定《“一会一节”主体活动申办办法》,进一步提升论坛会议、展览展会的质量和水平,固定内容架构,提高谋划长远和协调组织能力,逐步培育一批“一会一节”品牌活动,栽下梧桐引凤凰,推动“一会一节”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2.打好“敦煌”这个金字招牌。一是培育“敦煌论坛”学术论坛品牌。将敦煌研究院每年举办的关于敦煌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石窟艺术研究和壁画保护等方面的学术论坛纳入“一会一节”,固定架构、长期举办,打造成“一会一节”的品牌论坛。二是将“一会一节”与“敦煌旅游龙头”和“大敦煌旅游圈”共同打造。按照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以“一会一节”为支点,促进文化旅游融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打造大敦煌旅游经济圈和航天旅游经济圈,在大敦煌地区形成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3.提升“一会一节”宣传影响力。一是做好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联手中央媒体单位,在国内重点媒体开设宣传专栏,策划系列主题采访报道,刊发深度报道,持续提升“一会一节”的主流媒体的曝光率。二是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寻找“一会一节”宣传的热点、不断制造卖点。完善文博会官方网站,邀请门户网站、网络大V的参与报道,推出短小精悍有冲击力的短视频,利用微博、朋友圈转发宣传。三是做好境外媒体的信息推送工作。梳理“一会一节”重点、亮点内容,认真集纳整理,在境外媒体推送和传播。四是线上线下共同举办“一会一节。”系统充分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3D模型和VR等技术,将“一会一节”内容完整在线上呈现,突破传统线下展示的局限,使更多受众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下,能够自由体验高品质在线节会内容服务。五是开发“一会一节”周边产品。开发诸如游戏、动漫、文创产品等,通过事件策划,提升“一会一节”的传播力,在宣传、产品开发中使用统一标识,形成品牌合力。
(四)进行节会的市场化运作,推动节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作用。将节会中的内容孵化、活动策划、品牌推广、会务保障等进行市场化运作,如邀请博鳌论坛、G20峰会等知名的专业会展公司进行注资运营。通过市场行为完成市场主体运作。在政府有效的引导下,重点依托市场力量推进节会的市场化,减少政府支出,吸引社会力量和资本,提升节会持续化发展水平。
2.打造完整产业链。随着“一会一节”内容体系的成熟完善,可以探索着眼于节会的上中下游打造完整的节会产业链。重点是发展广告宣传、展览策划、宾馆酒店、宣传策划、旅游票务、会展服务等会展服务业态,促进配套服务企业为参展商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服务,着力推进商贸、旅游、文化等多业态融合发展,逐步提升节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一会一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省文化博览局论坛协作处 孔令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