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敦煌文化 >

敦煌研究院赴伊朗学术考察队行记(二)

日期:2019-10-15 09:10 来源:敦煌研究院() 字体:

考察队第二日、第三日(10月4—5日)前往伊朗西部的克尔曼沙赫,主要考察了克尔曼沙赫(Kermanshah)以北的坎加瓦尔(Kangavar)遗址、塔克·伊·布斯坦石刻群和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贝希斯敦崖刻。

坎加瓦尔留存琐罗亚斯德教阿纳希塔(Anahita)水神庙遗址。琐罗亚斯德教主要崇尚土、水、火、风。阿纳希塔是美丽、丰饶女神,也是琐罗亚斯德教中的水神。

图1 考察队员在阿纳希塔神庙遗址

目前在伊朗一共有两处阿纳希塔水神庙遗迹,分别位于毕沙普和坎加瓦尔。

图2 阿纳希塔神庙遗址图之一

据介绍,50年前,政府下令将坎加瓦尔遗址上的全部居民迁走,考古学家开始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这里的建筑主要属于帕提亚和萨珊时期。原来神庙周边的廊柱非常高大,现在留存的廊柱完全残断。

图3 阿纳希塔神庙遗址图之二

塔克·伊·布斯坦的石刻群位于伊朗最大山脉扎格罗斯山的山脚。山前是一坛四季不干的清澈的小湖,风景非常优美。该石刻群是伊朗现存最好的萨珊浮雕,距今已有1700年历史。

图4 塔克·伊·布斯坦石刻

该石刻群主体是两个在山崖上开凿的拱顶龛和一处龛外浮雕。拱顶龛内四周是大量精美的人物和动物、植物浮雕,内容包括政治、宗教、打猎、战争等。该处石刻浮雕最主要的内容是阿达希尔二世、沙普尔三世和胡斯洛二世三位萨珊皇帝的加冕仪式(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如下)。

图5 阿达希尔二世加冕

图6 沙普尔三世加冕

图7 胡斯洛二世加冕

公元13世纪之后,凯加王朝的法特阿里沙王凿掉了大拱形石窟左壁上方的石刻,刻上了自己、儿子、大臣临朝的场景,使此处原雕刻艺术受到了破坏。

在伊朗西部扎格罗斯山脉中的比索顿(Bisotun)村附近,保存有著名的贝希斯敦崖刻、希腊英雄赫拉克勒斯石刻、巴拉西国王石刻等遗址。

贝希斯敦崖刻完成于公元前521年,200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主要部分包括大段的铭文和一系列巨大的雕像,全部刻在一面悬崖上,离地面约150米高。铭文用3种文字刻成,分别是古波斯文、新埃兰文、巴比伦文,约1200行字。主要记载了大流士一世平定叛乱,俘获 9 个叛王,重新恢复了波斯帝国的统一,重建阿契美尼德的功绩。此外,还提到大流土建立的政府行政体系等情况。

图8 贝希斯敦崖刻

铭文上方,是一组浮雕。图中,大流士头戴王冠,右手上举,作向阿胡拉马兹达祈祷状。大流士像高1.8米,身后有两名近卫兵,分别为长枪兵和弓箭手,两人身高约1.5米,反映了君尊臣卑的观念。大流士面前有九人雕像,一律长索系项,背缚双手。每个人的相貌、服饰,都是严格按照一定的原型来雕刻的,这些造像反映了当时波斯境内各民族的民族特征,是珍贵的民族史资料。

图9 贝希斯敦崖刻浮雕和铭文

贝希斯顿铭文位于古代丝绸之路上,大流士为了不让它被人破坏,刻成之后,就撤去了所有通向崖面的阶梯和道路,并挖掉下方的山脚,使人们无法接近它。故而石刻经过了两千多年都免遭破坏。

在著名的大流士贝希斯敦铭文下方岩石转角处,有一尊塞琉古时代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高浮雕。赫拉克勒斯裸体斜卧,留着卷曲的头发和胡须,躺在狮子皮上。他背上刻着一棵橄榄树,墙上挂着一个装满箭的箭袋。赫拉克勒斯头部后面留存7行古希腊文字。根据这一铭文,这尊浮雕是公元前149年(塞琉古纪年164年Panemos月)一个叫Hyacinthus的人献给塞琉古东方行省总管Cleomenes的。塞琉古时代成功的将赫拉克勒斯崇拜引入到伊朗及其以东地区。

图10 赫拉克勒斯

另外一处重要的石刻属于帕提亚时期,刻画的是巴拉西国王和两个侍从祭火的形象。

图11 考察队员在巴拉西国王石刻前认真聆听讲解

石刻上可见巴拉西国王左手持碗,右手将东西放入火坛。两边的人物均面向国王。国王的服饰,如腰间的腰带、裤子,反映了当时皇室贵族的服饰特征。

图12 巴拉西国王石刻

 文/孔令梅 宋焰朋 图/孙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