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甘肃文旅 >

甘肃省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达106家 吸纳就业4761人(图)

日期:2019-09-06 10:09 来源:中国甘肃网 字体:

  中国甘肃网9月5日讯(本网记者 张珊珊)3日至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主办的2019年基层非遗保护工作队伍“非遗+扶贫”专题培训班在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举办。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司长陈通主持开班仪式,一级巡视员王晨阳,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人力资源处负责同志参加并讲课,甘肃、河北、湖南、贵州、西藏五省区做了非遗助力扶贫工作汇报。

11.jpg

培训班开班仪式现场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奉真介绍了我省非遗扶贫工作情况。近年来,我省通过各种途径建设各级各类非遗扶贫就业工坊106家,吸纳就业476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81户、2246人。近两年来,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累计组织培训381期,培训人数9738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受训2980人次。


22.jpg

周奉真介绍省非遗扶贫工作情况

  周奉真介绍,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全国“非遗+扶贫”10个重点支持地区。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临夏砖雕、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于2018年设立了两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目前,临夏砖雕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采取“公司+人员培训+技术授权+派发订单+连锁工坊+家庭作业”等模式,吸纳贫困人口就业,首期培训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人、低保户26人、残疾人4名),建立连锁工坊3家;选派11名砖雕技师(7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了临夏砖雕高级研修班,这些人已经逐步实现稳定就业与脱贫。

  兰州交通大学在临夏州设立了传统工艺工作站,并邀请省内外相关领域专家,赴深圳、佛山、广州、阳江等多地调研,为“临夏砖雕”和“保安腰刀”的产品升级、工艺提升、市场销售提供咨询,帮助进行产品开发。

33.jpg

非遗扶贫培训班

  为支持甘肃省各级文化旅游部门、企业,依托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目前,定西、陇南、庆阳等市文旅部门支持设立了44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其中陇西腊肉制作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带动附近12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在工坊从事腊肉运输、制作晾晒、销售等工作。

44.jpg

陇西腊肉制作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甘肃陇原巧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工坊”的模式,支持非遗传承人建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公司通过统一宣传推介、统一承接订单、统一组织销售、积极研发非遗文创产品等,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目前,公司已与60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立了直接联系,涉及剪纸、刺绣、编织等非遗项目19项,加工产品800余种。

55.jpg

陇原巧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大力支持甘肃各高校开展非遗研培和教学活动,并在学员招收时向贫困地区倾斜或者举办定向研培班,扩大非遗传承人群,提高技艺水平。目前,我省有4所高校参与非遗研培工作,1所高职院校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开展教学。近3年来,各高校共举办研培20期,培训学员728名,其中50%以上的学员来自“两州一县”等贫困地区。如西北民大举办的唐卡培训,有94位学员,大部分来自甘南藏族自治州;举办的古建筑修复、木雕等培训班,共有74位学员,大部分来自临夏州;专门举办了2期临夏砖雕培训班,有82人参加培训。兰州交通大学专门举办了“丝绸之路染缬临夏对口扶贫培训班”,共培训贫困地区人员40人。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2018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学生221人,其中“两州一县”学生51人。

66.jpg

非遗扶贫培训班

  据了解,为充分用好文旅部搭建展销平台,我省积极组织参加,目前已有70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145款、500多件产品进入济南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展示展销,并有69家非遗扶贫工坊的产品上线销售。

00300445718_5a00acd1.jpg

培训班现场展示的我省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

  全国“非遗+扶贫”10个重点支持地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带头人、当地非遗保护工作人员,文化和旅游部4个定点扶贫县(市)的非遗保护工作人员,以及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非遗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专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