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甘肃文旅 >

【甘肃日报】纪录片里看甘肃

日期:2019-06-26 02:06 来源:甘肃日报 字体:

feb70bc2-1e47-49be-a8f3-39a4f8d86108.jpg.jpg

《八坊十三巷》剧照

96dcc485-96a9-4a19-b751-66f3777d6c9b.jpg (1).jpg

《扁都口》剧照

2d557348-8a2a-49ae-acef-6adc99d421dd.jpg.jpg

《扁都口》剧照

82c57116-2fb9-40bd-a065-6286cdf034c7.jpg.jpg

拍摄人员在工作中

087710c4-0ed9-49f0-86a5-35aa81297219.jpg.jpg

《青泥岭》剧照

71a15d67-9723-4b81-aa3f-ca6ac9f1175b.jpg.jpg

《八坊十三巷》剧照

126bc70b-41c6-4c96-8a81-b97137d9e67c.jpg.jpg

《阴平古道》剧照

  甘肃,历史文化厚重,自然景观多样。如果仅到过甘肃一域,还不能说真正了解甘肃;只有走遍甘肃,才能了解一个完整的甘肃。

  近年来,以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工作室及其合作团队为代表的我省纪录片制作机构和从业人员,着眼于甘肃瑰丽神奇的自然景观、历史遗存、人文胜迹、民俗风情和生态建设、现实生活,制作推出了《青泥岭》《阴平古道》《古道崇信》《扁都口》《大美肃北》《河州四韵》《河州牡丹》《八坊十三巷》等一系列人文历史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华民族》栏目等平台播出,以影视语言的独特魅力,向世界打开了一扇走进甘肃、全面了解甘肃的窗口。

  古道新风

  穿越时光隧道的迷雾,寻找历史深处最初的道路。纪录片《青泥岭》《阴平古道》《古道崇信》可谓“甘肃古道”系列三部曲。

  “青泥河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位于我省陇南市徽县境内的秦岭支脉青泥岭,不仅是一个地理标识,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历史上,这里曾是北锁秦陇、南控巴蜀的兵家必争之地,战事不断,驿路繁忙,还受到“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垂青,留下不可磨灭的文化印痕。如今,天水至十堰高速公路从岭下穿过,青泥古道已成为记忆。纪录片《青泥岭》以磅礴的人文精神俯视、解读青泥岭,通过“古道沧桑”“天佑文脉”“青泥流韵”三个篇章,凸显了这条西北古道的重要节点地位和文化内涵。

  纪录片《阴平古道》则以更加年轻、时尚的角度切入,通过兰大绿队徒步营穿越古道,寻访人文故事,讲述了另一条甘肃南部通川之险径——阴平古道的传奇与多姿,彰显了文县白水江流域的历史变迁和古道文化。山川大河哺育了人类,人类文明又赋予古道以生命的亮色,这是人类和自然之间永恒的对话,也是阴平古道给予人生的启示。

  一个有历史有温度的地方,才会有未来和生命力。3集人文历史纪录片《古道崇信》揭秘农耕文明的密码,解读崇信“尊崇信任”的文化内涵,将历史文献、民间传说与现实人物、当下故事相穿插,通过电影化的叙事将崇信立体地展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一睹崇信的前世今生,感受这座古城的温度。

  综观以上几部影片,创作者都以历史为源头,以流变为经脉,通过古道百转千回的命运和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以点带面,映衬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和地域文化的千年传承,揭示人与古道之间的亲密牵绊,展现了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不畏艰险、开拓创新精神。

  祁连花开

  一座祁连山,靠它的冰川雪水养育了河西走廊上的人民,演绎了很多动人的历史故事,也催生出一批优秀的纪录片,比如《扁都口》《大美肃北》,还有正在制作中的《交响丝路》。

  在祁连山脉中段,有一个贯通南北的峰口——扁都口。这条通道上,走过霍去病,走过张骞,走过宴请西域27国使臣的隋炀帝,也走过许多戍边将士、商贾驼队、使节高僧、文人墨客。数千年来,人们品味着大山的神秘,也让岁月把自己变成了时光中的故事。如今,这里油菜花海、高原牧场、国道227线绵延铺展,沧桑与现代交错,历史与文明交汇,流溢出雄浑的美感和生活的绚烂。

  纪录片《扁都口》站在“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度,以多线索、多人物共同推进的方法结构主线,着力呈现扁都口的自然景观、险关要隘、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红色文化、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等,用鲜活的人物故事和丰富的情感张力将张掖民乐的历史过往、现实变化和美好愿景连缀了起来,形成充满悬念和视听冲击的收视效果,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力。

  而纪录片《大美肃北》则立足鲜活的生活现场,以影像志的形式,从自然、物产、生态、民族、生活等多维视角,解读当地人民热爱自然、守望家园、共创美好生活的动人故事,全景呈现肃北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所承载的特定文化指向。该片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从普通人的情怀和坚守出发,着力挖掘肃北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讴歌肃北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世界及其追梦圆梦、激情创业的奋斗历程。

  祁连山上,冰雪凛凛;焉支山下,花朵绽放。纪录片里的河西走廊壮美如斯!

  河州神韵

  与白云携手,与山水交谈。

  与河州对话,与乡愁对望。

  纪录片《河州四韵》《河州牡丹》《八坊十三巷》都取材于我省临夏。其中,《河州四韵》共分为《山水临夏》《河州美食》《丝路古风》《非遗神韵》四集,集中展现了临夏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美食美味、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古老的非遗传承。

  临夏人酷爱牡丹,观赏栽培牡丹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河州牡丹》向观众展现了临夏牡丹之美、临夏人民的牡丹情结、临夏民俗中的牡丹文化以及当地牡丹产业发展中的经济价值。

  八坊十三巷是临夏市一处具有明清建筑特色的古街区,在“修旧如旧”的维修改造中,“城中村”变身文旅新地标。系列纪录片《八坊十三巷》以百姓视角,讲述百姓故事。“艺术八坊”以汇集在八坊十三巷里的古老技艺泥塑、擀毡、蛋雕、刻葫芦等为载体,诠释了传承与创新这个时代命题:让手工不要成为未来的遗憾和记忆,让艺术成为临夏永远的神韵和骄傲;“味道八坊”带观众领略八坊美食里的“老味道”“新感觉”,品味蕴藏在传统美食里的生活滋味和人生况味;“四面八坊”透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临夏人,不拘泥于故土厚养和桑梓物产,坚守信念,走南闯北,以宽厚包容的心态吸纳各地风物,宽待四方来客,延续自古以来爱商、乐商、经商的风俗,在新时代里奋进前行。这些人,这些事,构筑起了临夏人个性鲜明的精神家园,也让观众领略到了一个多元、开放、传统与革新并存的临夏,感受到了临夏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和发展之美。

  影评家焦炳琨认为,纪录片创作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只有多拍片才能出精品,才能形成规模效应。这一系列作品突出了纪录片的纪实属性,引入了大量电影制作技巧,比如铺垫、呼应、意象等,既强化了影片的艺术性和可视性,也增强了影片的节奏感和悬念性,吸引了大量观众,已汇集成为我省对外宣传的重要力量。(文/甘肃日报记者 王莉 题图/侯洪建)

  (本版图片由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工作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