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版《丝路花雨》剧照(本文照片均由甘肃省歌舞剧院提供)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杨 实习生 张丽雯
唐代,丝绸之路上,画工神笔张父女救起了困倒在沙漠里的波斯商人伊努斯。又遇强人,为保护伊努斯,女儿英娘被抢……这是被誉为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的序幕。从1979年到2019年,40年来演出达2880余场的《丝路花雨》,先后出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450多万人次的观众演绎着那辉煌千年“丝路”。

79版《丝路花雨》剧照
时光回溯到1977年的初秋。
为了向新中国成立30周年献礼,甘肃歌舞团跟随全国潮流,排演了一部舞剧,然而并未得到肯定。到底是稳妥的亦步亦趋,还是大胆的另起炉灶?这时,有人提出了“为什么老是跟在人家的后面走?敦煌就在我们甘肃,为什么不试试?”的建议。
著名学者季羡林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是的,敦煌就在我们甘肃。

79版《丝路花雨》剧照
1977年冬,甘肃省歌舞剧院的一批老艺术家决定对敦煌文化进行挖掘。首批创作人员冒着严寒,前往莫高窟搜集资料。然而,此时的敦煌莫高窟有彩塑2000多尊,壁画4万多平方米,经卷资料也很多。从这么多资料中提取“文化”,这样的工作量无疑可被称之为“海量”。最终,创作人员从部分壁画和彩塑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造型作为“母版”。最经典的“反弹琵琶”造型,就出自第112窟。
造型有了,但用人体来演绎壁画上的舞姿有很多困难,比如“反弹琵琶”造型,演员练了很长时间都没成功。那时,莫高窟外没有舞台,剧组的创作人员就在附近找了个凹凸不平的小土堆。大家围着土堆,哼着调子,用手掌打出节拍,演员们则变换着身体的姿态,后经反复演练,才琢磨出一个道理:在正常情况下,人不可能摆出“反弹琵琶”的造型,因为那违背了力学原理。后经创作人员反复修改,“反弹琵琶”才以“既唯美又与壁画相近”的姿势出现在观众面前……就这样,甘肃省歌舞剧院以赵之洵、刘少雄为首的庞大舞剧编导群体合力创作,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反复打磨,到1979年3月,一部崭新的舞剧正式排练完成。这,就是《丝路花雨》!
从1977年开始筹备创作,到1979年12月在香港演出真正得到各方面的认可,《丝路花雨》用了近两年的时间,不断地打磨、完善。在40年的演出过程中,《丝路花雨》又多次改编,以适应不同时期、不同观众的需求。
《丝路花雨》讲述了古丝绸之路上善良淳朴的中国父女为救助外国商人,所发生的亲人悲欢离合,友人生死相助、患难与共的感人故事……它是一曲中外友谊的颂歌,弘扬了丝绸之路“友好通商、互惠共融”的优良传统。它以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将瑰丽多彩的敦煌壁画搬上舞台,艺术形象地再现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丝绸之路繁荣昌盛的辉煌景象。“沙海里,神笔张救起了波斯商人伊努斯,但却意外地失去了自己的女儿——英娘。”这就是《丝路花雨》剧本的开篇。

波斯酒舞——史敏
英娘,这个动人的名字,从此留在无数观众的心中,成为美丽、善良的代名词。从1979年到如今,已经有24代“英娘”将自己的青春延续在了舞台上……现代文学经典之作《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先生,通过多年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的经验,对剧中服饰提出了精辟的修改意见……敦煌学大家段文杰先生亲自把关全剧主背景图,动手进行修缮,美轮美奂,而又柔和细腻……

波斯舞女——刘红梅
在众多老艺术家们的无私奉献之中,《丝路花雨》绽放于世界舞台之上——1979年,《丝路花雨》为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荣获“创作一等奖”“演出一等奖”。
《丝路花雨》“复活”了沉默千年的敦煌,也开启了一条传播中华文化“远渡海外”走向世界的道路。
1982年,《丝路花雨》荣登世界著名大剧院——米兰斯卡拉大剧院,成为当时亚洲第一个以全剧队伍形势进入世界最高艺术殿堂的演出团体;2008年,作为重点剧目晋京为第29届北京奥运会献礼演出;2017年,赴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为中哈旅游年闭幕式演出;2018年,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纽卡斯尔、悉尼为“舞动中国”品牌项目演出……历经40载,演出达2880余场,先后出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观众达450多万人次。它被称为: “二十世纪华人舞蹈经典作品”、“中国舞剧史上里程碑”、 “中国舞剧之最”、“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 “东方的《天鹅湖》”。

79版《丝路花雨》剧照
2019年4月22日,2019中国绿公司年会在丝路明珠——敦煌市拉开帷幕,中国商界菁英云集,世界目光聚焦盛会。就在当晚,2019中国绿公司年会专场演出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在敦煌大剧院再次绽放,倾倒了所有现场观众。来自江苏的参会代表这样讲到:“舞剧《丝路花雨》令人震撼,把丝绸之路、敦煌艺术和东西方经典艺术融为一体,堪称是一曲中外友谊的颂歌,也是弘扬丝绸之路‘民心相通’的大爱篇章,更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完美诠释……”

79版《丝路花雨》剧照
丝路漫漫驼铃悠,婀娜多姿“波斯舞”;风情万种的“反弹琵琶”,绚丽夺目的“敦煌壁画”……由甘肃省歌舞剧院创排的《丝路花雨》,自开演以来赢得无数掌声与赞誉。它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地淋漓尽致,既有传承,又有发扬。从1979年到2019年,整整40年,《丝路花雨》依然熠熠生辉,永葆“青春”魅力,已成为甘肃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40年历久弥新,40年经典永恒。
5月23日20:00,纪念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创演40周年文艺晚会将在甘肃大剧院上演,新甘肃·每日甘肃网将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欢迎收看。

79版《丝路花雨》剧照
【《丝路花雨》大事记】
1979年,为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荣获“创作一等奖”“演出一等奖”。1982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彩色银幕艺术片《丝路花雨》。 1982年,荣登世界著名大剧院——米兰斯卡拉大剧院,成为当时亚洲第一个以全剧队伍形势进入世界最高艺术殿堂的演出团体。1994年,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展演“经典奖”。 2004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为“中国舞剧之最”。2008年,作为重点剧目晋京为第29届北京奥运会献礼演出。2009年,在国家大剧院为国庆60周年献礼演出。2009年,获国家文化部“中国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2011年,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艾森豪威尔剧院商业演出。2011年7月,受国家文化部派遣,为纪念舞剧《丝路花雨》访朝演出30周年、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订50周年,再次访朝演出,先后于烽火艺术剧院、黄海北道沙里院演出。并于万寿台艺术剧院为朝鲜劳动党金正日总书记、金正恩等领导专场演出。2012年4月,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文化部与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于4月10日晚在东京举办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开幕式,《丝路花雨》于日本东京东急文化村果园剧场参加开幕式演出。中国政府特使、文化部部长蔡武,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米仓弘昌等出席开幕式并与2000多名日本各界观众观看演出。2013年,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商业演出。2014年,赴欧洲(英国、法国、德国)进行国际商业巡演。2015年,在韩国首尔为“2015中国旅游年”开幕式演出。2016年,在新加坡为第23届“春城洋溢华夏情暨欢乐春节”于滨海艺术中心演出。2016年,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为庆祝香港回归19周年献礼演出。2016年,为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在敦煌大剧院演出。2016年,赴台湾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交流演出。2017年,为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大剧院演出。2017年,赴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为中哈旅游年闭幕式演出。2018年,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纽卡斯尔、悉尼为“舞动中国”品牌项目演出……